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新增要点“依法治国”的分析

点击数:793 | 发布时间:2025-02-02 | 来源:www.nuecuan.com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410257364

    在最新的考研政治大纲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第八章新增加了一个要点“依法治国”内容,并分别讲了依法治国的重要程度、坚持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等。该要点相信大家2016年每一位考生都很熟悉。其实去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大家就要各位考生肯定熟记该要点,今年已经写进了大家新的大纲分析中。今年依旧一样,还是需要大家每一位考生要精确记忆。这个新增要点的内容是:

    1、依法治国的重要程度

    依法治国是“四个”策略布局的要紧一环。建成小康社会,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化改革、健全和进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规范,从严治党、维持长治久安,都需要在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办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依法治国为深化改革提供规范规则。依法治国既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又是基本保障。要让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进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如期达成。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要跳出历史周期律,走好中国道路,需要落实好依法治国的策略部署。全社会都可以尊法学法守法使用方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法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进步的大局,法治才能成为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保障。

    2、坚持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依法治国,总目的是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共领导下,坚持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规范,贯彻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搞笑的法治推行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健全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达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范围的一场革命。党的十八大指出,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策略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为达成这一封都目的,依法治国要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经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强调依法治国第一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第一要坚持依宪执政,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就是要在宪法的统帅下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进,抓住提升立法水平这个重点,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应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健全宪法推行和监督规范,完善宪法讲解程序机制健全立法体制机制,明确立法权力边界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把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加大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联系的重点范围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准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推行,法律的权威也在于推行。政府是执政主体,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法律推行的核心。各级政府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拓展工作,革新执法体系,健全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打造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第三,保证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备要紧引领用途,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备致命破坏用途。达成司法公正,需要健全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叫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觉到公平正义。

    第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就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环境,是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第五,加大法制工作队伍建设。依法治国,合法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人才队伍是重点。这就需要革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提升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主页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期望对这个要点的解说和剖析,对大伙考研政治这一新增要点的理解有所帮助。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